返回栏目
首页民生 • 正文

虞城县黄冢乡: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

发布时间:  来源:未知  浏览: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 

社会焦点与法讯(记者:燕建设 通讯员:周志,王保庆) 自2021年以来,虞城县黄冢乡按照县委、县政府的工作部署,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、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任务来抓。以“治理‘六乱’、开展‘六清’”为突破口,坚持党委主导,形成“乡推动、村落实、户参与”全方位治理的良好态势,采取五项措施,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用人居环境这笔“浓”墨,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。

成立专班,严格督导。

黄冢乡党委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,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王国锋任组长,政府乡长卢允博任第一副组长,班子成员任副组长,分管领导具体抓,乡直各部门负责人和各村支部书记任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,并抽调八名专职人员充实到乡人居环境办公室以加强人居办力量,划分四大片区,实行战区作战,对全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全天候、全方位、无死角严格督导,发现问题、现场交办、建立台账、限期整改、跟踪问效,并做好“回头看”,以此来推动全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开展。

发动群众,挖掘典范。

通过党建引领、示范带动,群众参与,让人居环境整治走上良性发展轨道。一是鼓励党员率先垂范。各村均设立党员公示牌,亮明党员身份,通过党员领任务、拼进度、比形象、出特色,筑牢坚强的组织保障。自人居环境工作开展以来,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,主动多次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。二是挖掘模范树立典型。通过逐村观摩活动,深挖涌现的模范典型人物,开展“星级评定”、“五美庭院”、“最美公益岗位”、“最敬业胡同长(路长)”、“优秀管理员”等评选活动。每周一评比,一月一总结,根据评比结果,颁发星级文明户牌和荣誉证书,并分别给予物质奖励,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,形成乡、村、组、户四级联动长效机制。

突出重点,梯次推进。

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涉及面广,只有全面铺开、靶向治理,才能从根本上整治好农村人居环境。为此,黄冢乡从多个角度多措并举,全面深入推进综合整治工作。一是全面梳理乱搭乱建。按照省委提出的治理“六乱”、开展“六清”为突破口,全力推进违章建筑、乱搭乱建、乱堆乱放等各项整治,先期发放违法建筑拆除告知书,对立行立改的给予全乡表彰;对拒不配合的由乡政府组织联合执法,坚决清除取缔到位。截至目前,全乡共清理坑塘188个、整治乱搭乱建56处、治理残墙断壁48处、治理广告牌52个。二是纵深推进卫生整治。划定责任区,布置垃圾收集设备,做到每个行政村一个废旧衣服回收箱,每个自然村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,每十户一个垃圾桶,每百户一个垃圾箱,做实做好生活垃圾日产日清(日常工作坚持“三无一眼净”标准,按照“三清一改”要求,平时做到扫干净、放整齐、转运走、保持住),组织专班,对每一个自然村逐村验收,直至达标。改厕方面,黄冢乡坚持对前期厕改标准偏低的持续提升,坚持标准稳步整村推进。农村污水处理方面,乡集镇区依托污水处理厂,铺设雨污管道,由镇区辐射到周边行政村,目前镇区管道已全面覆盖,下一步全乡逐村推进。

垃圾分类,源头减量。

完善垃圾处理体系,形成“户分类,村收集,乡运输”的模式。通过源头简单垃圾分类(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)实现了源头减量,目前由原来的每天平均产生48箱垃圾减少到26箱左右,效果比较明显。另外利用全乡的六个废品收购点,签订协议,根据区域,分块覆盖到全乡24个行政村,对村内产生的旧衣、物、废旧电池进行回收,并与爱心协会联系,将旧衣物进行清洗消毒后,捐赠给西部贫困山区;对不可利用的废旧物进行处理,消化垃圾存量,形成良性循环,从源头上实现了垃圾减量化目标。截至目前,全乡累计投入资金170余万元,新购买废旧衣物回收箱50余个,废旧电池回收箱100余个,垃圾箱200余套,垃圾桶5000余个,粪污处理池6个,进一步完善了人居环境设施建设。

建章立制,确保成效。为巩固成果,

黄冢乡建立三项长效机制,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、制度化。一是建立环境卫生保洁机制。制定《黄冢乡保洁员管理办法》,将全乡划分199个卫生网格,200余名保洁员全部下沉到村组,实行网格化管理,实现保洁全覆盖。二是建立群众自治机制。各村组利用村规民约,组织群众自发成立环境卫生协会,建立人居环境群众“随手拍”平台,监督参与本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。由村民代表、党员包组、村“两委”包片,实行以片治片、以片管片、以片养片的社会化管理模式。三是建立三级评比机制。每周对村、组、户之间环境卫生工作开展评比,评出好、中、差,严格按照奖惩制度以奖代补,奖优罚劣,对先进的村组户分别进行奖励,今年以来累计发放以奖代补资金25万元,对组织不力工作开展落后的村进行通报批评,限期整改,对连续落后的村,乡党委及时研究对其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处理。通过以上机制的运作,大大提高了村组干部的积极性、群众的参与度,从而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。


相关文章Related

返回栏目>>
友情链接: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国长安网 司法部网站 中国法律服务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网信网 中国记协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青年网 民主与法制网 网易网 搜狐网 凤凰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腾讯网 央广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军视网

Copyright © 2020 社会焦点与法网 版权所有
京ICP备20010297号